汇聚国内上万家产品信息资料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业务合作咨询:18678476222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推荐微信、QQ扫一扫等扫码工具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知识 > 工程管理 > 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技术

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技术

日期:2021/7/6 Click:1135
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理技术通过从源头处理雨水径流,模拟蒸散、下渗、径流排放的自然过程,结合景观规划及策略性的场地设计,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将雨水由废弃变为资源化利用,而且创新性地将地下排水转向地面,形成可视化景观,将传统的人工基础设施采用了生态化的设计和改造,增加了场地的趣味性及价值。
现在的雨水管理是通过地下管网将雨水迅速排离场地,直接排入接收水体或集中雨水处理设施,或者由雨污综合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这种集中排放雨水的方法引起了一系列问题,如下游洪水、河岸侵蚀、河流污染一系列问题。海绵城市雨水管理技术从源头处理雨水流通,模拟蒸散、渗透、流通排放的自然过程,结合景观规划和战略场所设计,解决上述问题,不仅将雨水从废弃转变为资源化利用,还创新地将地下排水转变为地面,形成可视化景观

这种生态雨水管理理念是人与环境生态关系的产物,既遵循自然水循环规律,又能满足人类发展需求,主要采用径流缓慢、传播、渗透的战略,综合机械和生物的方法,结合雨水收集、运输、过滤、储存、渗透、利用的重要步骤,具体的径流速度控制、雨水滞留、雨水滞留、雨水过滤、雨水渗透、雨水水水质量处理技术,通过系统规划和场地综合运用,开发后场地水文特征与开发前一致,创造出令人愉快的空间形态。

1海绵城市建设的可视化内涵

可视化在维基百科全书中的定义是,可视化是指为了制作图形、图像和动画,交流信息的技术和方法。历史上包括洞穴壁画、埃及象形文字等,现在可视化的应用领域,如科学教育、工程、互动多媒体、医学等[1],将测量、计算获得的数据信息转换为直观的图形、图像。本文将该计算机领域的常用术语引入海绵城市雨水管理,内容涵盖数据信息图像可视化、现场景观水文功能可视化两个层次的内容。旨在通过可视化的手法完善现状调查评价、现场设计和施工建设、项目运行管理体系。首先,在数据信息的可视化水平上,对于设计、研究者来说,通过GIS、SWMM等软件输入地形地形、水文环境等数据信息,有助于规划设计方案前期分析的图形资料,政府、开发者和公众结合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政府、开发者、公众等相关利益者之间的交流平台。

通过数字模型和信息化技术,建立可视化的项目资料库,通过智能终端提供项目活动信息查询和客观公众参与的时空行为研究,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获得公众主观意见,分析项目规划设计的基础资料其次,在场场景观水文功能可视化水平上,强调水文循环过程和水处理过程的景观可视化,提高现场审美体验,促进公众教育。为了保障水文功能可视化的景观感知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融入生态美学的原则,创造集生态、文化、感知于一体的可持续景观。雨水管理可视化尺度范畴涉及城市社区的系统规划和邻居网站尺度的设计,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土地利用和人工基础设施的结合,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建立发挥整体水资源管理、控制功能的绿色空间网络。

(1)城市-社区尺度:主要指流域内汇率水和排水的战略系统规划,其中自然汇率水、储水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以及系统雨水基础设施规划。例如,对自然河道、湖泊、湿地、河流漫滩、生态敏感区、林地、城市森林、绿色走廊、城市蓝绿线等进行保护性计划,将上述大规模开放空间作为绿色网络进行综合计划,平衡开放空间与城市土地使用利益之间的冲突,维持水体功能和生态系统的连通性。

(2)邻居-网站尺度:主要包括建筑、居住区、停车场、街道、市政公共空间雨水景观规划设计。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在场地和城市的尺度之间,通过分布式网络连接,逐步减少、处理流向接受水体的径流(见图1)。这些设施的设置可以减少景观中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径流,促进渗透,阻止水流的水体污染传播,建立健全的分布式水文网络[2]。雨水基础设施规划可以将生态利益传递给城市。城市-社区尺度下的景观可以提供至关重要的生态服务;邻里-场地尺度下的生态效果相对较弱,但由于处于人类感知领域,其美学性更强,设计结合自然,可以提供休闲、审美的多功能场所,创造户外锻炼、社交联系的机会,改善人类健康,促进社会公平。

2海绵城市建设可视化原则、价值

2.1遵循生态美学三原则

贾苏克科欧在关注生态学、现象学和文化的基础上,致力于综合建筑、景观和城市设计,研究建筑和景观设计理论和美学[3]。在扩大传统形式的美学和吸收东方建筑美学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包括性统一、动态平衡、补充美学生态模式三个原则。

(1)包括性统一:将客体或对象放在具体的境界中,视为该整体境界的一部分,强调与人、场所的统一[3]。作为可持续景观的一部分,海绵城市可视景观的建设需要考虑雨水管理技术与可持续景观其他技术措施的融合,多种技术措施与场所属性、人文环境、公众需求、景观流线、景观节点、景观空间构成要素的融合,可以创造包括性统一的多功能景观。

(2)动态平衡:该审美原理指的是创造过程的定性不对称性,也指隐含在审美形式中的形式不对称性[3],体现了过程的秩序化。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需要平衡降水期、非降水期和寒冷天气的多种气候状况,降水期景观将雨水收集、运输、过滤、储存、渗透、利用的径流路径、形态、处理过程形象地进行动态可视化表现,具有交互性

(3)补充:补充观念应用于景观设计,是让自然和景观补充人类和建筑,即麦克哈格提倡的设计结合自然思想[3]。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采用自然材料和再生材料,选择当地植被,运用可再生能源可以节约材料和节能效果,并且可以将自然的象征意义带入大众意识。融合空间(景观)和文化内涵的过程是适应场所、建设场所、形成场景的过程[4],通过场所、场所、场景的构筑,将传统要素和地域文化植入景观,补充现代生态景观缺失的主题感、历史文化感、集体记忆和共鸣感,将人与环境视为系统,将人与环境、自然环境和公众感知相关联。

2.2融合四类景观价值

哲学范畴的价值,是对功利、道德、审美和政治、法律、历史、社会活动、宗教和科技等具体价值共性的最高概括和抽象,成为价值一般。也就是说,在主体认识和改造客体的实践中,客体对主体的某种意义[5]。价值观是价值目标和尺度、准则的表现,反映了人们判断事物价值的评价标准。在信息时代,景观的价值观逐渐转变为生态、社会、艺术、文化的综合体,景观的评价标准也呈现为可持续论的观点,即在保障人类发展的同时,也要协调能源和资源的循环再生和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伴随着自然与人类社会关系的转变,反映了当今时代人类环境伦理道德范畴的发展,也为当代景观实践提供了价值参考和方向。

海绵城市可视化景观建设产生于上述价值观境界,在将高效用水、节水的生态原则和生态技术用于城市景观时,需要协调对自然的强调和对人的需求满足,融合艺术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优秀的海绵城市景观设计。在瑞典马尔默与城市雨水建设相关的刊物中,PeterStahre曾指出,开放式排水系统具有多重价值,包括美学、生物、动物、生态、野生生物、休闲娱乐、公共关系、教育、环境、经济、技术价值。本文整理了海外雨水景观的评价,作为价值评价的原则,可以作为指导国内海绵城市景观建设的参考。在英国可持续排水系统中,将水质、水量和景观舒适性并行用于排水计划评估。其中景观舒适倾向于提供开放空间和野生生物栖息地,包括社区价值、资源管理、空间多功能、教育、水景、栖息地建设、生物多样性规划。美国可持续土地设计开发评评价体系,针对场地初步选址、现状评价规划、场地设计、场地施工、运和维护等方面建立了景观评分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原则。在现场设计阶段,SITES将现场降水管理、景观灌溉用水减少、基流下降水管理、室外用水减少、功能性雨水景观设计为舒适景观、水生态系统恢复作为现场水系统的评价因子,给予相应的分数。以上价值和评价标准应用于项目实践,通过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设计,如场地补给地下水,净化、收集灌溉、装饰性水景补充水等生态技术途径,进行水质、水量管理和栖息地建设,保障生态价值

3可视化运用于海绵城市场地景观

3.1可视化技术措施

雨水基础设施集工程和生物作用于一体,根据雨水文控程序和技术从硬质工程化到软质生态化的一系列环境友好型可视化景观设施。水质和水量处理的效果从小到大,依次形成相应的雨水基础设施要素。这些因素可用于不同尺度范围和用地类型,可以单体形式存在,也可以根据场所条件,综合运用不同处理程度的适用设施形成网络,提供高水平的水质处理功能,更大程度地减少径流量。本文将可视化雨水设施设施的要素,详细阐述了其功能特性(见表1)。可视化的雨水基础设施可用于不同用地类型,形成具有生产力和可再生的多样化、多功能的城市景观,不断更新城市生态系统功能。

小区、公园、广场等雨水基础设施可设计为地下水补充和雨水收集再利用的生产场所。艺术设计雨水网络,收集建筑屋顶和地表径流用于景观灌溉,采用生物系统和机械设备等更高水平的净水设施,可以将集水用于水景使用、建筑中的水系统等非饮用水质要求的水。公园可在边缘区设计栽培沟、滤带、植被树池、雨水园林、透水铺装等处理周边建筑、街道、现场边缘雨水,内部现场可设计硬质或软质水景,用于公园内部雨水处理、利用,如建设渗水池、袖珍湿地、人工池等景观设施。街道可设计为公共街道花园,在满足汽车、步行、自行车通行和地面停车功能的基础上,通过最小化不透水的铺设使用,结合具有引流作用的路缘石,结合生物洼地的作用,形成道路雨水网络,进行雨水分流排泄。停车场结合透水铺装、生物洼地、雨水花园等设施,形成生态停车场。

推荐商品
您是不是要找: 圆柱模板 圆柱形模板 铝单板 圆弧模板 大理石 弧形模板 瓷砖 石膏板 镀锌钢管 透水砖 钢化玻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投诉侵权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2257号 鲁ICP备19039629号-2 电话:18678476222
  • 圆柱模板_圆柱木模板_方柱加固件_建材板材网 技术支持:临沂鑫毅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你是本站第2519704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