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国内上万家产品信息资料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业务合作咨询:18678476222
扫一扫,直接在手机上打开
推荐微信、QQ扫一扫等扫码工具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知识 > 工程管理 > 从设计定位、设计策略、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论

从设计定位、设计策略、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论

日期:2021/12/21 Click:1018
从设计定位、设计策略、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等几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花果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的设计特点,强调了游客服务中心应当尊重景区的地域特征,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在花果山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方案设计中,以地域特征为基础,将传统的建筑形式用现代风格演绎出来,使建筑与环境能够构成有机的整体,让游客在满足游览需求的同时能更充分地感知自然。
花果山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的设计特点从设计定位、设计策略、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讨论,强调旅游服务中心应尊重景区的区域特色,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

1项目概况

旅游服务中心项目位于连云港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花果山风景名胜区所在的连云港中部,东临黄海,西临中原,北临齐鲁,南至江淮。它拥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环境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结合发展的实际需要,拟建设配套的旅游服务中心,旨在进一步建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风景名胜区4A花果山景区的品牌形象,全面提升景区软硬件设施水平,加快建设国家5A一级旅游景点。项目用地面积为3.8hm2.包括水库及周边区域。规划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唐王坝水库东北,地块容积率为0.总建筑面积为19085m2.规划用地紧邻国家4A花果山风景区,西部为水库,景观较好。北部是一座连续的山,北部规划需要一组公共服务建筑,东南部是主要建筑和停车场,停车场相对温和,主要建筑用地高差12m地形复杂形复杂(图1)。

2设计定位

在某种程度上,游客服务中心是游客感官体验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在新的复合休闲旅游趋势下,景区建筑本身也需要成为景观元素和旅游对象,因此在本方案的设计中,重点建筑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景观,以独特的主题风格丰富游客的感官体验。面对现场现状,本案应利用地形优势,以连续山脉为建筑背景,使主体建筑自然融入环境,争取最佳的景观表面。利用地形坡度,削弱建筑的体积感,使建筑长在青山中。同时,吸收北京四合院建筑和江南园林建筑的宝贵财富,结合现代设计技术,突出新中式建筑意向的发展。

3设计策略

结合基地现状和建设背景,制定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策略是加强规划轴线,突出新中国建筑的意图,注重景观方向,削弱建筑体积。其目的是创造性地满足功能要求,创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空间意图,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的共同载体,以独特的风格反映景区的资源价值。

3.加强规划轴线,建立整体结构

虽然项目基地轮廓不规则,内部有山地、水系、平地等地形地貌,但东南两块土地暗示了一定的轴线关系。因此,在主体建筑用地的规划设计中,通过依次设置雨篷、大堂、走廊、跌水、游泳池等,选择进一步加强这种轴线关系。另一个轴线与主体建筑相呼应,根据雕塑、水庭院、墙壁和景观亭确定。在此基础上,以水庭院为空间核心,顺应山脉,利用江南园林庭院的组织模式衍生出建筑群。道路环山,便于到达各部分入口。东南侧设有停车场,结合绿化隔离带,减少对主体建筑的影响(图2)。

3.突出新中式建筑的意向,营造空间感

明亮的江南建筑是本案设计的源泉,力求以简洁生动的建筑印象营造出内向深刻的空间感。在深入研究北京四合院建筑和江南园林建筑的基础上,抽象墙壁、坡屋顶等建筑元素,结合江南园林建筑技术,同时满足服务中心本身的功能要求,努力创造冷漠、宁静、遥远的新中国建筑意图。

3.注重景观方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景观和方向对景区建筑的设计非常重要。为了适应自然,加强区域特色,项目主要建筑区域采用平台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及周边景观,沿水北岸布置高端住宿、餐饮功能,平衡场地空间,以水庭院为核心的庭院满足辅助功能区的景观需求。在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景观资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庭院景观,提高建筑的完整性。

3.4.削弱建筑体积,融入自然

任何山地建筑所处的山地自然环境都是一个特定层次的山地生态系统。山地建筑的意义在于使建筑与山地自然景观相协调,保持山地建筑与自然的共存。山地建筑属于一种建筑形式,应根据坡度差异结合地貌特征进行建筑布局,以达到分散的效果。

4总体布局

4.1总平面布局

由于项目基地位于风景名胜区的特殊位置,基地形式复杂,如何创造良好的内外空间,组织各种交通流线已成为本案的关键和难点。经过仔细思考,主体建筑在方案设计中采用平台形式,尽可能削弱建筑体积,使建筑设计分散分层,充分利用周边景点,留出部分视觉空间,不阻挡重要景观景点,努力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在规划结构方面,基地通过两个斜交叉的景观轴线分为三组。考虑到基地东南部有停车场,是人口配送的主要区域,滨水区设置了服务中心的主要建筑。东北部与相邻的主要建筑相连,并设置个~二楼的住宿和餐饮建筑增加了满足游客需求的配套设施。并结合基地西侧水景延伸建筑庭院,使建筑完整;西北后湖,地理条件优越,景观优良,主要设置高端住宿餐饮设施,为游客创造更好的感官体验(图3)。方案设计的整体布局特点是功能分区清晰,利用地形坡度,使建筑与自然环境更好地融合。在满足良好的外部视觉效果的同时,内部体验环境相对安静,考虑到用户的人性化需求和建筑对城市环境的贡献。

4.2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根据基地规模和土地利用特点,充分利用原道路,整个地块主机动车道路系统采用环形道路系统形成环路,合理安排各种出入口,地块建筑更方便连接,运行有序,满足交通组织、消防急救和应急疏散的要求.2.1.入口建筑植根于环境中,入口空间也应适应外部环境。在基地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布局和主要人流方向,在南花果山路设置基地主车辆入口,在主楼东侧设置主出入口,北侧设置次出入口,南侧设置次出入口;东北住宿餐饮建筑在次车道设置出入口,西北高档住宿餐饮区根据各地块地形在次车道设置出入口.2.2车型道路系统在基地采用环形道路,可以有效保证地块交通的顺畅有序,满足消防疏散等硬性要求。人行道贯穿整个基地,实现人车分流,避免交叉干扰.2.考虑到基地原停车场用地相对温和,3停车场在方案设计中对原停车场进行了适当的改造和利用,在景区设置了150辆小型汽车和公交停车位,并使用适当的绿化带与周边景观环境相协调。

4.3绿化与环境

连云港市基地位于海、河、湖、山融合的自然环境中。它是一个美丽的沿海旅游城市,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丰富的自然景观。本方案的绿化和环境设计原则是延续香港城市魅力的特点,结合地形地貌和建筑的身体轮廓,努力形成统一的景观关系。在方案设计中,根据坡度对水面进行平台处理,尽量削弱建筑体积,使其下沉,在平台上设置适当的绿化景观,将建筑融入山地自然景观,保持山地建筑与自然风格的共存。基地东北、西北的住宿、餐饮区根据山地原有风格布局,尽可能简化建筑体积,处理建筑与山地的比例关系。以水庭院为空间核心,符合山地布局建筑群,水庭院有贴近自然的铺装、景观素描和分层绿地,以相对私密的环境为游客创造清新舒适的环境感知(图4)。

5单体设计

作为景区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游客服务中心被纳入景区的空间环境。需要塑造特定的场所空间,以游客的心理行为和建筑的空间序列为基础,表达区域特征下游客服务中心的特定空间体验。

5.安排平面功能和内部交通

花果山景区旅游服务中心主要分为服务中心、住宿、餐饮两个功能区。各功能区通过环形道路连接,连接方便,相对独立(图5)。

5.1.服务中心区1~五层主要布置游客配送、等待休息、参观展览、咨询投诉、导游服务、影视服务、餐饮购物、数字监控、虚拟体验、医疗急救、邮政金融、办公管理等相关功能。配备8个消防疏散楼梯和6个自动扶梯,以满足消防疏散和功能的要求。主楼采用平台结构,最大限度地保护基地原有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地形坡度,提供丰富的公共平台空间,利用屋顶花园景观整合主楼和自然环境,强调空间的连续性,创造多层次的空间系统,为游客提供更丰富有趣的旅游体验。

5.1.2.住宿、餐饮区东北住宿、餐饮区设置接待大厅、商务、住宿、餐饮、休闲等基本功能。整个建筑依山,采用跨越式系列布局,以山为背景渗透建筑,避免平面功能中的各种目的。西北高端住宿区以庭院空间为核心,充分利用周边自然景观,整合室内外建筑,建设新的空间场所,为游客带来深层次的沟通环境。

5.2.建筑形体的立意和构思特征

方案设计中的游客服务中心作为表达景区区域特色的载体,巧妙地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风格结合在建筑形式中。主体建筑立面由双层节能玻璃和米色石材纹理的结合组成,形成有机整体。虚拟和真实的对比建筑技术使立面空间更加丰富、简洁和精致。住宿和餐饮区建筑立面延续了主体建筑的立面处理技术。整个建筑群的色调与服务中心的主体建筑相协调。在稳定的建筑形象中寻求细节,用具有感染力的建筑设计语言诠释了景区的区域特征,反映了冷静理性的建筑构成综合体(图6)。

6结语

区域特征创造了建筑的个性。作为连接游客和景区的媒介,游客服务中心不仅需要整合,还需要展示自己的特点。在花果山景区旅游服务中心的方案设计中,传统的建筑形式以现代风格为基础,使建筑和环境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游客能够更充分地感知自然,同时满足旅游需求。

推荐商品
您是不是要找: 圆柱模板 圆柱形模板 铝单板 圆弧模板 大理石 弧形模板 瓷砖 石膏板 镀锌钢管 透水砖 钢化玻璃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隐私声明 版权声明 投诉侵权 网站地图 广告服务
  • 鲁公网安备 37130202372257号 鲁ICP备19039629号-2 电话:18678476222
  • 圆柱模板_圆柱木模板_方柱加固件_建材板材网 技术支持:临沂鑫毅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你是本站第2518930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