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27 Click:1121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治理。很多数字化企业,比如人工智能企业、大数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在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场景。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即将启动的关键一年。但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由于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复苏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共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数字经济新优势,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北京举办的服务贸易讲话中强调,要积极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不变的是,发展数字经济是各国的共识。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应注意哪些问题?十四五规划中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中国信息界》记者采访了工信部赛迪集团总经理兼赛迪顾问总裁秦海林,以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秦海林是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工业经济、产业规划、园区战略定位、财税政策、国际经贸规则等领域的研究,为国家部委、地方政府、国家园区等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制造业优质发展、中美经贸磋商等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持编制多个省市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创造数字经济新优势,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您怎样理解国家把“两新一重”作为工作抓手?两新一重建设对数字经济的发展会起到什么作用? 秦海林:两新一重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世界经贸格局重大调整的背景下提出的,是指新基础设施建设、新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两新一重与数字经济的关系可以从数字经济的构成来分析。 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治理四个部分。 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满足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工业互联网等。,与数字经济密切相关。 工业数字化主要是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通过数字化转型,工业企业可以提高质量和效率。数字产业化是使数字不仅停留在工具层面,而且实现数字商业化。无论是工业数字化还是数字产业化,都需要铺设基础设施,包括光缆、光电、通信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在新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我们非常关注数字经济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数据。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把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生产要素来参与分配,而搞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使数据这一新兴生产要素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数字经济中的数字治理密切相关。以前我们讲的是智慧城市,现在更多的是数字城市。可以说,一个城市的发展与数字密切相关,需要在城市的一个平台上实现各个领域的数据。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大脑,可以快速总结一些信息,为重大决策提供参考。 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也应纳入数字经济,并与数字经济的内容相结合。要提高交通和水利的便利性,数字技术和手段是治理和管理不可或缺的。 因此,两重一新的提出明确了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将对数字经济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信息界:数字经济要发展新经济、新业态,还要促进传统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你认为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现状如何?有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重点做哪些工作? 秦海林:十九大报告提出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因特网,大数据,人工智能都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技术,将数字技术,数字业态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即将数字产业化。此前,中国强调推进两个产业的融合,即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但现在更加明确和具体地提出了数字化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以数字化的手段促进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目前,数字产业化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数字企业,如人工智能企业、大数据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寻找制造业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应用场景。 这些数字企业正在建立自己的解决方案。例如,百度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正试图延伸到无人驾驶等汽车行业,这可能会创新新业态和产品。 此外,制造业等领域的传统企业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在转型过程中衍生出一些新的业态,使得传统企业具备向外界输出数字化解决方案的能力。比如三一重工、海尔等企业都在建立行业内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这种方式纵向开放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正是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了产业链的上下游互动和信息互动,这是行业内实现的数字化转型。与此同时,一些企业还为其他行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例如,三一重工的解决方案跨领域服务于其他行业,这必然会导致一些新的业态变化。当然,这种格式的变化还在探索中,没有特别好的成功模式。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向其他行业传递解决方案时,难免会遇到一些行业壁垒。比如三一重工作为工程机械领域的企业,如果向纺织企业提供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肯定会面临不了解纺织行业的问题。因此跨行业进入门槛较高,需要对所涉及的行业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必然面临跨行业标准统一的问题。假如建立一个通行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不同的行业,那么工业就不再是工业,甚至没有行业之间的界限。 事实上,我们还不太清楚这些变化会是怎样的,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是否也会重建。例如,竞争对手不再来自同行业,而是来自跨行业。举个简单的例子,胶片不是被胶片行业的企业消灭,而是被数码相机取代;数码相机不是被相机领域的竞争对手打败,而是逐渐被手机厂商取代。因此还处于探索阶段。 《中国信息界》:当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你认为数字经济将如何赋予区域经济发展权力? 秦海林:要发展区域数字经济,必须结合当地工业发展的特点。 比如杭州发展数字经济,走数字产业化的发展道路,主要围绕阿里巴巴,培育更多的数字企业,把数字变成产业,把数字工具商业化、市场化,形成新的商业模式。 例如,贵州省在发展数字经济时,从大数据入手,主要是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贵州省天气凉爽温和,森林大,电价便宜,适合建设数据中心。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也提出发展大数据,这也有利于自身的资源禀赋,但与贵州省不同。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广阔,电价便宜,天气温和,与贵州省相似;另一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利用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数字贸易。呼和浩特建立了新区斯林格尔,为蒙古、俄罗斯和中国北方偏远地区提供数字贸易服务。 可见,无论哪个地区,发展数字经济,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创造自己的数字经济特点,才能成功。 中国信息界: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四五规划即将启动。目前,逆全球化思潮兴起,一些国家单边主义盛行,中国5G等高科技企业在海外受到一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阻挠,芯片等关键技术和设备面临着被外国卡脖子的困境。在如此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你对中国十四五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建议?你认为发展的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 秦海林:十四五规划需要适应中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合会议时,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列举了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流有限、经济全球化逆流、部分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一系列不利局面。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新的发展战略,我认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底线思维。以前去国际市场买买,现在要意识到以后更需要的是自主创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干扰将长期存在。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不要再有任何幻想。当然,我们不想放弃与其他国家的开放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即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 因此,在制定十四五规划时,必须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战略主线,进行布局和实施。 就数字经济而言,我认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加大数字贸易的发展,推动服务贸易的对外输出,增加我国服务贸易的输出比例。 过去,虽然中美贸易对美国有顺差,但主要是货物贸易的顺差。在服务贸易方面,美国对中国是顺差,所以我们现在非常重视服务贸易的输出。9月,北京举行了服务贸易协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推进服务贸易的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促进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 在数字经济的发展中,数字贸易的发展非常重要。现在我们要开辟国内外双循环,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一些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为我们更多的出口服务贸易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货物贸易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和供应链问题。此外,由于海外疫情的影响,国际进出口货物贸易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挑战,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数字贸易和服务贸易来突破这种物理空间的限制。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并为此召开座谈会。由此可见,中国数字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形成规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十四五规划的五年。 另外,在十四五期间,在数字经济领域,对于被外国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我们要加强攻克。同时,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伴随着反全球化思维的蔓延,我们意识到以前的风险意识还不够,过于依赖全球化。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如今,数字经济的机遇来了。文章来源:赛迪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