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以1米的眼光看世界——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掠影
 “儿童友好”指为儿童成长发展提供适宜的条件、环境和服务,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2021年3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同年,2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十四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2022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印发《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提出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应在城市、街区、社区三个层级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道路空间、公园绿地的适儿化改造和校外活动场所、游憩设施建设。社区作为儿童活动的重要区域,在儿童的日常生活、身心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多地积极探索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建设,积累了不少优秀经验。

友好空间让儿童更好成长

“激情不会来自CD和录像光盘,它是孩子们用沾满泥巴的双手从大地里捧出来的,它沿着染着草汁的袖子走向心中。”《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写出了大自然对于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为了将大自然搬到家门口,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桥林街道百合社区精心打造了“1米菜园”,孩子们在这里观察蔬菜生长、体验劳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南京市将“强化儿童友好城市发展”列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整个“十四五”时期建设,高位谋划儿童友好空间建设。从本世纪初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儿童友好型社区项目,到启动首批儿童友好空间改造项目,再到确定首批21个儿童友好型社区,南京通过改造儿童身边的空间,切实促进广大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雄安新区各社区广泛开展“托育”行动,参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托儿所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米”的相关要求,增加0~3岁婴幼儿照护设施,加快推进托儿所建设,结合生活圈增加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将“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青少年服务设施”纳入5分钟生活圈。同时,落实“社区球场”行动,建设15分钟生活圈的大型多功能运动场地、10分钟生活圈的中型多功能运动场地、5分钟生活圈的小型多功能运动(球类)场地,精心打造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让儿童在自然的、友好的空间中成长。

友好服务让社区变身幸福家园

走进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公园街道福园小区,不仅“儿童友好”的设施随处可见,小区还专门为孩子们打造了多个互动参与空间,“社区科普馆”可以让社区内外的家庭预约进入,在体验中学习消防、交通等生活常识。据介绍,在福园小区,举办儿童音乐节、绘画展示、父母讲堂、家庭教育直播微课等都已成为标配。

上海市于2019年出台《关于上海市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2020年形成《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标准》,2021年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通过优化配置、整合统筹社区内儿童活动场所和服务项目,就近就便为儿童提供更多奔跑游戏、学习社交、健康成长的活动场所和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服务,形成以街镇儿童服务中心为枢纽、辐射带动居村儿童之家的“一中心多站点”儿童友好15分钟社区生活圈,切实让社区变身幸福家园。

友好机制让儿童成为城市“主人”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不断推进以儿童参与组织为核心的机制建设,探索儿童诉求表达、决策执行、监督评估、意见反馈的社区事务全周期参与机制。截至去年年底,成都市已指导789个社区建立社区儿童参与组织,组织儿童参与社区新建、改造公共空间的调研、论证及规划设计,听取儿童对社区的发展建议,保障儿童在社区发展中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开展儿童参与活动835次,满足320个儿童意愿,累计60余万人次儿童参与活动。此外,依托城乡社区儿童之家大力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发布《成都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指引》,按照“试点示范+全域推广”思路,在首批打造4个市级、20个区(市)县级儿童友好试点社区基础上,从2022年开始按照每年儿童友好社区覆盖率不低于25%的目标稳步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并评出优秀儿童友好社区。

浙江省嘉兴市持续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城市建设、发展的方方面面,不断为广大儿童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营造更美的环境、提供更多的服务。培育各级儿童参与组织、研发系列儿童参与活动、开展儿童参与专题培训。在红船少年模拟政协运营中心的经验基础上,把“小小政协委员”活动做出鲜明的特色;举办全国“双有”主题教育活动——“儿童友好明天更好”图文创作大赛,准确把握儿童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诉求;持续开展市级儿童友好经典品牌项目“亲子城市穿越”活动,掀起儿童参与友好城市的建设热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建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建程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