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两会三人谈丨农民工的民生难题如何破解?
 目前,在我国有近3亿规模的农民工。经过多年的努力,农民工群体年底讨薪、拖欠工资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农民工的工资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农民工群体仍面临着社会保障不足、工资发放时间长、老龄化等社会压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做好农民工群体就业工作,持续强化农民工工资拖欠治理,出台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严厉打击恶意拖欠行为。中央一号文件也明确提到,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那么,当下农民工还面临哪些民生难题?有没有解决办法?记者采访了来自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已经干了近30年农民工的全国人大代表谭双剑,他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成立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为农民工缴纳城市职工社保、农民工实行月薪制等关系到农民工民生的建议,引发了社会关注。全国两会期间,新京报两会三人谈访谈间邀请到谭双剑和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共同探讨农民工民生问题及解决路径。

新京报两会三人谈关注农民工民生问题及解决路径。新京报制图

农民工月薪制难在哪?

“目前,在建筑业的农民工,薪资一般是半年或季度发放,通常是在麦收、秋收或年底的时候,农民工才能领到工资。”谭双剑建议,让农民工像上班族一样月发工资,成立相关的政府部门,对企业用工薪资发放予以制度上的管理与监督,逐步形成农民工月发工资的良性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谭双剑。受访者供图

农民工出来务工,一个人往往支撑着一个家庭,特别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支出较多。从目前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薪水结算情况来看,在乡镇农村地区,项目施工一半和项目完工时,结算工资;在城市地区,工资结算周期相对较短,有的项目为了快速招工,会实行月薪制。

夏柱智介绍,通常情况下,建筑公司的监理施工人员、材料员等中层管理技术人员,是可以实现月薪制的,他们是公司的正式职工,劳动关系和公司长期绑定在一起,公司项目到哪儿他们就到哪儿。实际上,建筑企业做工程,通常会采用层层转包的形式,最基层的施工单位以灵活用工的方式,平时给工人发生活费,项目结束后结算工资,这其中通常还会有延期时间,具体时长受企业实力的影响。大部分建筑工人是灵活就业,农民工和建筑分包企业签订合作,不一定是长期合作,也不是正规工人,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

         

 

农民工月薪制是很好的一个想法,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实现起来有难度。夏柱智表示,这与建筑业的特点有关,建筑业实行项目制,在资金管理方式上与其他行业不同,也与劳动力市场关系有关,如果建筑行业活跃起来,建筑工人工资更高,结算速度也会相应加快。相应的,如果项目用工短缺,项目责任方也会采用其他的资金周转办法,这种结薪制比较利于建筑项目的资金周转,但是不利于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也容易造成欠薪问题。

“我认为,建筑项目的资金周转,不能依靠农民工的工资。”在谭双剑的多年经验中,农民工的月薪制是可以期待的。“以前欠薪逃薪是常态,近些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得到了很大的缓解。现在提倡农民工月薪制,可以在大企业、大项目试点先行,其实在项目承包的过程中,是有这笔费用考虑的,每个月的工程量完成了,可以申报相应的资金。此外,在小项目完工后,也可以形成及时结算工资的机制,逐步形成月薪制在建筑行业农民工群体的良性发展。”

农民工月薪制该如何推进?夏柱智认为,农民工薪资制度改革,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类别,针对长期工程,可以达到1年至3年的项目,农民工为同一个公司提供劳务服务,可以实行月薪制;针对管理型建筑工人和半体力农民工,可以分短期和长期的不同情况,对长期在项目上的农民工实行月发“生活费”,保留项目完成结算以及年终结算的制度。

农民工老龄化如何破解?

“上一代农民工已经老去,这一代农民工即将退休,但是下一代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建筑行业。近年来,明显感觉到农民工出现了断层。”谭双剑建议,成立相关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为农民工上城镇职工社保,提高农民工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建筑行业。

1996年,18岁的谭双剑来到北京,那时候他能干的活儿太少了,信息也不像现在发达,只能干建筑行业。“现在,年轻人干外卖、快递、代驾,挣钱都比农民工多,工作也相对轻松,因此他们也更愿意选择其他行业。”

就农民工相关统计数据来看,在农民工群体中,50岁以上的中老年占四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四个农民工就有一个超过50岁的。在夏柱智多年的研究中,我国6亿多劳动力,总体可以分成三大结构,其中有2.9亿农民工、1.7亿农业从业者,其他是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

从就业工资待遇来看,农民工比农民要高,比农业从业人员要高,但是比城市二三产业里的非农户籍劳动力要低。目前,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大约是4000元,一对夫妻一年的收入不超过10万元,其中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但从整体情况来看,农民工属于社会中的中低端就业群体。现阶段,农民工在社会上的结构,与上世纪80年代是一样的。

此前,有部分地区颁布了“清退令”,对超龄农民工进行了限制,其中上海禁止18周岁以下、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三类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从事建筑工作业。政策出台后,很多超龄农民工面临转型难题。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维护好超龄农民工就业权益。

“在农民工群体中,部分超过60岁的人仍坚持在干活,他们想为孩子们多分担一点,但有的农民工已经透支得非常厉害了,他们不是不想退休,而是生活所迫,没有其他选择。”谭双剑表示,目前在工地上,土建、抹灰的活儿,一般都是上了年纪的农民工干,年轻人干这些活儿的太少了,一旦卡住了年龄,那工地上的用工也会遇到挑战,年轻人接不上。

夏柱智表示,用年龄限制农民工这是不对的,去年,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政策,纠正清退超龄农民工的做法。此外,老年农民工还面临养老保障低等问题,需要在社会保障超龄农民工就业权利的基础上,给予超龄农民工更多的关爱,为老年农民工提供体检包、高温作业补贴等人性化服务。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副教授夏柱智。受访者供图

要让农民工融得进城市,也要回得去家乡。夏柱智认为,目前,农民工的进城成本高,现代生活方式的成本与农民工的收入之间差距拉大,农民工逐渐陷入到了买房、买车、彩礼的债务链中,债务压力繁重。四五十岁的农民工,也面临就业问题,建筑行业机械化发展是大方向,建筑行业工人未来是否短缺还存在不确定性。到了退休年龄的农民工,是否能够回得去家乡,也是要考虑的问题,即便是农民工在城镇买了房子安家落户,家乡的宅基地也要得到保留,为老年农民工留好退路。

农民工交社保的堵点是什么?

我国《保险法》《劳动法》等法律,明确规定了相关用工要求,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保障农民工权益。但实际上,交社保的农民工仍旧是少数,这其中不乏存在钻法律空子的情况,比如劳务派遣,农民工根本不是和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另外,农民工的流动性强,在交纳社保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断交的情况,有的农民工也会觉得是“白交”了。

据相关数据,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保的比例仅为20%,也就是说大量的农民工到了退休年纪后,将重新回到农民身份。按照全国人均城乡居民养老金水平,每个老年人每个月是174元,保障水平较低,有将近七八千万的老年农民工面临养老问题。

来自河南安阳的农民工刘振刚,今年40岁,已经是干了20多年的电工师傅,多年来,辗转于北京、山东、浙江等地,哪里有活就到哪里。目前,刘振刚夫妻在北京没有固定的公司,也没有缴纳社保,工资通常不固定,按照季度发放,夫妻俩租住在北京大兴,平时可以提前支付一些生活费。

“今年新农合也涨钱了,一口人一年要交350元,家里人口多,只给老人交上了。”刘振刚考虑到家里人全部交新农合要花费两千多元,而且报销力度并不比城市,这笔钱也拿不回来,因此就没有交,“如果在保障工资不变的基础上增交社保,这是可以接受的。”

刘振刚代表了一部分农民工群体的现状。夏柱智表示,就农民工收入平均水平来看,农民工大多数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家人的支出压力大,再加上在城里买车、买房,交社保后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按照中部地区缴费标准来看,农民工每年要交12000元至13000元,交满15年期限以上,退休后才能每个月领到两三千块钱的退休金。

如此计算下来,许多农民工会觉得自己还年轻,可以以后慢慢交了,也有的农民工会宁可牺牲未来个人的保障,承担更多家庭的开支。

我国已经有灵活就业保险政策,想交社保还是有许多途径可以实现的。夏柱智表示,在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农民工交社保的意愿很高,可以达到90%,但是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90%的农民工是没有交社保的。总体来看,农民工的收入是影响社保交纳的根本原因,其次农民工对社保的认知尚且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增加社保的宣传。

“农民工”是不是贬义词?

农民工,是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的群体,最初是沿海发达地区大规模农民开始就业非农化,更多农民进入到乡镇企业务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招商引资全球化,农民工群体不断增加。到2000年左右,农民工就达到了近2亿。2021年,我国的农民工群体达到了2.9亿人。

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农民工数据,这里的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实际上,很多从事未满6个月的农民工,以及在老家打零工的人,并未被计算在其中。夏柱智表示,我国的农民工群体应该可以达到3亿多人。

说起农民工这个身份,谭双剑认为,农民工有双重身份,在城里是农民工,回到农村是农民,在乡村有宅基地和耕地,放假的时候可以回到村里,换一种生活方式。“刚开始来到大城市的时候,对农民工的理解和现在有所偏差。”谭双剑说,“现在,我并不认为农民工是一个贬义词,相反,我觉得这是个褒义词。”

“农民工的双重身份属性,是社会学学科研究的重要概念,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赋予农民的权利,绝对不是一个污名化的符号。”夏柱智表示。

         

 

在诞生之初,农民工是亦工亦农的,他们既是工人,有工作的时候出去打工;也是农民,等到农忙时回到农村。后来,农民工和农业从业者逐渐形成行业细分。现在的农民工,多了一个亦城亦乡的属性,就是他们可以在城市务工,也可以在老了的时候,回到农村过上田园生活。

这些属性都表明了,农民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并且享受特殊地位。在2010年后,农民工的收入、社会地位和自身的情感体验,慢慢提升起来。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农民工群体不同于欧美的底层移民,他们是有家的,有制度保护的。夏柱智表示,“在全世界来看,中国农民工是所有中低端劳动人群里,享有最高地位的人群。”

当然也有的农民工会自嘲“靠苦力生活”,但这并不是主流的精神状态,社会上人们对农民工的认知,维护农民工权利,给予农民工尊重,这些在世界上是做得最好的。

夏柱智表示,农民工这个名字取得贴切,国家的政策才能制定精准。对于农民工群体,国家既要保护他们在城市的就业、社保、工资等权益,又要保护他们在农村的耕地承包地等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益。“农民工这个概念很准确,最好在近10年到15年,不要替代。”

农民工就业环境是否向好?

“农民工是在最苦最累的时候来,最美最完善的时候离开。但是,一旦项目结束后,农民工是进不去自己参与过的建筑。”谭双剑曾参建过鸟巢、国家会议中心、新工体等国家重大项目,“每次看到这些项目的时候,自身也觉得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哪怕只是搬了块砖、添了块瓦。”

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生产离不开农民,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高楼大厦的建设也离不开农民工,而农民、农民工的收入,与城市居民相差甚远。

谭双剑一直记着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行业能在这个地球上长期留下影子,只有建筑业。“中国建设的这些高楼大厦,至少是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会变的,这对参加的农民工来说是莫大的慰藉。”

作为建筑行业的参与者,谭双剑也感受到了建筑行业发生的直观变化。谭双剑观察到,春节过后并没有出现像往年一样的大规模用工荒,这可能也与复工复产有关系,但是国家还有一些大的建设项目建设,像雄安新区的建设就是千年大计,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可以期待的。

夏柱智表示,虽然农民工的就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也不必太悲观,中国足够大,即使存在像疫情、金融危机等不确定的诸多因素,但中国有60多万个乡村,每个乡村是能够承载几十个人就业的,要相信中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韧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建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建程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