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3亿农民工由量到质飞跃,关于农民工的建议也在与时俱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农民工总量接近3亿,达到29562万人,比2021年又增长了1.1%。

全国两会进入尾声,还有另一组数据值得关注,2008年,第一批来自农民工群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只有3人,而到今年,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民工代表已经有了56人。

农民工群体的变化不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质”的飞跃。

国家统计局2010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外出农民工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多数,多数没有参加过技能培训,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这些特征构成了当年人们对于农民工群体的刻板印象。

这些年,这些刻板印象正在逐渐被打破,活跃在各类平台的农民工的身影越发多元和鲜活:获得2023年《中国诗词大会》亚军的农民工朱彦军、工地健身火爆全网的“搬砖小伟”,还有从泥瓦匠到大国工匠、走进人民大会堂的“小砌匠”邹彬……他们展现着新时代这一群体劳动中的快乐与追求,精神世界的诗与远方。他们脚踏实地,眼望世界,他们对生活有更多期待,他们是城市的建设者,也是城市生活的经历者,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美好生活的参与者。

今年两会,这些有关农民工的建议凸显了这个群体的变化——

给农民工上社保 

鼓励年轻人投身建筑业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建工三建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水电队队长谭双剑建议,成立相关部门或社会组织,给农民工上社保,增加他们的归属感。

谭双剑。受访者供图

“回到老家我是一个农民,进到城市我是一名农民工。”谭双剑来自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18岁时离乡来到北京,从农民工干起,参与过鸟巢、国家会议中心、新工体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曾以“全国优秀农民工代表”为人所熟知。今年,谭双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带来的建议关系到农民工的民生问题。

近年来,农民工的收入有了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服务行业的工作选择性增多,出现了外卖、快递、司机、代驾等多种职业岗位,并且这些工作的薪资也不低,年轻人不愿意从事高强度的建筑工作,尤其是辛苦的土建工程,转而进入其他行业。

“上一代农民工已经老去,这一代农民工也马上到了该退休的年纪,但是年轻一代没有接班,建筑工地上会逐渐出现断层。”谭双剑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增加农民工待遇,提高工资水平,鼓励年轻人到建筑行业来。

目前,中国大的建筑企业基本上都是央企、国企,有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在大企业的加持下,农民工行业的提升是可以期待的。

目前,从事建筑工程大多数是中年人,农村的医保水平,尚不能满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医需求。谭双剑建议,成立相关的部门或社会化组织,为农民工上城市社保,不管农民工走到哪里,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在保障农民工就业灵活性的同时,解决农民工在城市就医报销等难题。

“农民工是城市的无名建设者,在最苦最累的时候来,最漂亮最完善的时候离开。每个建筑完工后,通常农民工是没有机会再走进自己曾经建设过的地方。”近些年,虽然农民工的收入提升了不少,但走在大街上仍旧会觉得抬不起头。谭双剑表示,社会对农民工缺乏足够的认知,尚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这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发现更多城市建设背后的农民工,多讲讲农民工的故事,增加人们对农民工的认可。

谭双剑认为,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农民工起到了脊梁的作用,不应当只享受他们的付出,农民工群体怎么老有所依、他们的子女如何能有更好的前程,帮他们解决他们关心的问题,也就是解决发展的未来。

推动农民工

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 

邹彬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

农民工、全国技术能手、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优胜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95后全国人大代表邹彬的身份信息一直在变。他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这个时代人人都能出彩!”

第二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邹彬继续为农民工发声。在调研过程中,他发现,大部分工友愿意提升自己的本领,并希望能因此在就业时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他意识到,产业工人转型不仅要求工人自身有相匹配的技能,也需要政府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等新兴产业的产业体系保障,大力完善职业技能认证体系和建筑通用技术标准,加大装配式建筑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装配式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建筑工业化事业蓬勃发展。

在一些年轻人的印象里,工地环境条件差,建筑工人工作辛苦,收入不稳定。要撕下这些“标签”,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工匠人才保障必不可少。

邹彬建议,推动农民工向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进一步完善技工等级晋升制度、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建立学历、技能证书互认制度。

让农民工

“吃上技术饭 拿上高工资”

黄久生代表。受访者供图

今年两会前夕,河南省潢川县驻郑州农民工流动党工委组织的务工人员短期技能培训班开班。全国人大代表、流动党工委书记黄久生说:“农民工只要有技术,就不愁没活干,就不愁挣不到钱。”

今年的全国两会,黄久生代表带来了“对全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的建议。

黄久生说:“随着产业的转型发展、新型业态的催生,对新型农民工的技术需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而如何让农村劳动力更快适应快速发展形势,通过全员培训,实现更高质量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黄久生代表在走访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各级政府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针对农村劳动力开展了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具有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产业农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还存在培训资源缺乏整合、培训方式单一、覆盖面不广、针对性差以及务工人员参加培训动力不足等问题。

黄久生代表建议:抓紧开展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制定强有力的措施,以满足农民工更好地服务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

针对农村人口文化水平差异较大、普遍知识层次较低的现状,采取针对性培训与系统性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制定形式多样和个性化的教育形式。

采用“集中授课、实践学习”培训模式,一方面安排专家讲学,让广大学员开拓视野,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另一方面,让学员到“基地”实习,去企业参观,做到学以致用。

树立和培育各类先进典型,通过先进典型,让广大群众直接感受到身边的典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从而让榜样的力量教育农民、感染农民、鼓舞农民,投身乡村振兴。

因势利导、按需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紧密围绕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信息开展培训,有效的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要。

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农科教统一协调的市场培训机制,积极制订具体的农民培训政策,规范农民培训的操作程序和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保障体系。

合力筑牢农民工权益保护屏障

李叶红代表。受访者供图

“起诉恶意欠薪犯罪9431人,比前五年上升18.5%。”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盱眙业盛鲜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叶红在听取最高检工作报告后表示,报告中提到的这一内容令她印象深刻。

“我关注到,近年来,检察机关能动履职,通过刑事检察从严惩处、民事检察支持起诉、行政检察督促履职、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为农民工工资筑起‘四大检察’保护屏障,劳动者维权意识明显提高,企业欠薪行为得到改善,全国检察机关受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呈逐年下降趋势,欠薪问题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明显遏制。”李叶红代表表示。

李叶红代表建议,检察机关要继续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惩治力度,对于欠薪数额巨大且情节恶劣,经刑事立案追缴仍不履行支付义务的案件,有效发挥刑法的惩治和震慑功能,及时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把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促进民营企业守法经营有机结合,在依法惩治恶意欠薪犯罪,帮助农民工追欠挽损的同时,注重改进办案方式方法,推动涉案企业合规整改。

此外,在办理案件的基础上,检察机关也要主动将检察履职融入社会治理,全面梳理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向有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推动在更广泛层面形成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合力。

建议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障制度

2月26日,周培代表(右二)在河北沧州建设工地与几位老年农民工交流,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

周培是大元建业集团的一名木工班班长,今年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从1992年进入大元建业集团干临时工,到成为带徒授课、身怀绝技的木工高级技师、全国行业技术能手,周培扎根建筑支模行业施工一线26年,一步步成长。2021年,周培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将目光聚焦到了老年农民工的养老和培训问题上来。对此,他提出《关于加强新时代工匠人才培育和保障的建议》。他表示,企业要加强新型学徒制培训和创新创效培训,实现高技能人才就业稳和老年生活保障足,实现农民工与企业的双赢。

化解流动务工者之忧

李丰代表。受访者供图

从浙江农村一路走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作为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参会、学习培训、视察调研……一路走来,认真履职的李丰代表,更加坚定了为广大农民工群众发出“好声音”的决心。

五年来,李丰提出的许多建议,都直击农民工群体面对的难题。“在实践工作和生活中,我了解到大多数来城市务工人员的小孩在农村老家,孩子都由老人带,缺少父母的教育和管教。由于缺少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导致不少小孩出现各种问题,甚至有的成了‘问题儿童’。我连续两年向大会提出推进困境儿童保障机制的建议。”

农民工从“量”到“质”飞跃

从2008年到2023年,农民工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积极发声、建言献策,他们的建议涵盖“推动农民工向新型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加大职业培训力度”“促进融入城市”等等内容,“根”于基层、“源”于实际,关注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这一方面是因为农民工代表来自的领域越来越多元,他们关注的议题自然也在不断拓展;另一方面是他们的文化水平、知识结构等都在不断提升,“这使得他们有能力去关注更广阔的领域”。

农民工群体数字上的“量变”和认知上的“质变”背后是一条条政策的颁布和落实,也是多方的持续努力。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研究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十年来,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意见》《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到前不久发布的《关于开展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的通知》,政策持续发力,内容涉及促进就业、加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强化劳动权益保障等问题。

调查显示,新一代农民工依然吃苦耐劳,爱上网、敢消费,愿意自我提升,不单重视薪酬高低,更看重职业前景和自我成就。他们中有人希望能融入城市,也有人愿意带着技能返乡。他们有机会成长为大国工匠,也可以回归田园,让农民工有更广阔的天地和更多元的选择,是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农民工的心之所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建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建程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