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加梯”遇分歧 各地有妙招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让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告别每天爬楼梯之苦,实现“一键回家”,既惠民生,又暖民心。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积累了很多实用经验。

底层住户担心利益受损?——真诚沟通、合理补偿

一层住户李大爷认为加装电梯自家也用不到,而且担心采光、通风受影响,坚决不同意加装电梯,因此加装工程迟迟未能动工,这是发生在广东省惠州市某老旧小区内的问题。

为妥善解决问题,调解员主动联系该楼栋居民代表,同他们商谈补偿一层住户的具体方案。调解员表示,加装电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李大爷的房子采光,而且会产生一定的电梯噪音,对于他家的用处也不大,但对于整栋居民的上下楼,特别是老年人、小孩子的出入,会带来极大便利,对于推进宜居小区建设、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通过法律途径能够解决“一楼反对”的梗阻问题,但时间和成本都会大大提高,且不利于住户之间的关系。从邻里和谐、照顾合理诉求的角度出发,居民代表最终同意在之前的补偿金额的基础上适当提高20%,并为李大爷家解决好空调外机移位和新空调加装问题,在电梯型号的选定方面也会参考李大爷的意见。

最终,李大爷同意补偿方案,加装电梯顺利开展。

加装费用怎么分摊?——居民探索、政府建议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杨园街理工大水运社区的住宅楼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居民多为武汉理工大学的退休教职工。加装电梯居民如何出资?该社区创新“台阶摊费公式”,受到广泛认可。

社区将各楼层按照台阶数分摊份额所占百分比,计算出了分摊费用。以该社区一栋6层的楼房为例,以此类推,楼栋里的台阶总数一共为342个,居民按照上各层需要攀登的台阶数所占总台阶数的比例来分摊费用。在使用费上,按照家里常住人数进行收取,为确保公正透明,可将每户实住人数按月(或季度)进行核定修正。“以实住人数和楼层高低为依据收取电梯运行费,比较合理、实用。”居民吴婆婆说,这个“公式”得到全体居民一致认可。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在总结该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制定了《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不同楼层业主出资比例》,供业主协商参考,相关业主可以按照受益大小的原则协商确定具体加装电梯分摊费用。加装电梯采用半层入户方式的楼房,一层住户均不用出资,二层以上的住户则按比例出资,最低的4%~6%,最高的55%~57%。与此类似,加装电梯采用平层入户方式的楼房,一层住户也不用出资,如果有新增连廊其余楼层的住户需要均摊费用。

影响其他居民出行?——签署协议、确保安全

在加装电梯过程中,山西省阳泉市蕴园小区1号楼居民因为加装电梯,与2号楼居民产生了矛盾。

小区1号楼住户想在该楼加装电梯。由于1号楼加装电梯需要占用2号楼通道的部分空间,加装电梯后,2号楼居民出行要从电梯下经过。2号楼居民担心1号楼加装电梯会有设备安全、高空坠物等隐患,且会给他们出行带来不便,因此反对1号楼加装电梯。网格员对该小区多次走访协调,两栋楼的业主对加装电梯一事始终未达成一致意见。

为化解矛盾,社区党委书记和网格员来到蕴园小区,组织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请居民对1号楼加装电梯说出想法、提出意见,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还把相关法律界人士请到现场,为大家梳理利弊、提供法律支持。

经过大家集思广益,1号楼居民与2号楼居民签署了安全协议,禁止居民从各层过廊平台抛掷物品,并在电梯周围加装警示灯,保证施工及电梯加装后,2号楼居民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经过商讨,分歧解决,相关居民在电梯加装同意书上签了字,加装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编后:“加梯”考验基层治理智慧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是一件民生实事,但处理不好,就会变成邻里矛盾的导火索。因此,基层工作人员要充分了解居民需求,妥善处理各方诉求,把好事办好办实。

要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底层居民担心影响采光不同意加装电梯、不经常居住的业主不愿意分摊费用、施工影响其他楼栋居民通行……这些问题都是“加梯”路上的拦路虎。基层工作人员应俯下身子,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直面问题、积极沟通、有效解题。

有关部门可以搭建议事协商平台,组织业委会(物管会)、责任规划师、实施主体、物业服务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与业主共同协商,正确引导各利益相关方理性表达意见和诉求,寻求各方利益最大公约数,协调相关业主达成一致意见。

社区可以建立和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物业服务人等,共同推进老旧小区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建程网系信息发布平台,建程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